我对著名作家秦俊先生的几点印象
现在,秦俊老师成了南阳一张新的文化名片,我们殷切地期待秦俊老师义不容辞地扛起南阳的文艺大旗……

我对著名作家秦俊先生的几点印象

刘德洲      2023-09-20     

全国著名作家秦俊,是邓州市白牛乡人。全国劳模、一级作家,历史小说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多年从事地方史研究,潜心文学创作,发表文章近百篇,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作家,受到美国、日本、港台同仁的赞扬和关注。

我与秦俊老师相识在邓州市成立花洲文学社大会上。 那是2011年3月2日上午,《花洲》杂志社成立大会在邓州市一所隆重召开。中共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著名作家秦俊,有关方面的邓州市领导殷中玲,朱艳红,赵秀荣,司荣辉等出席了会议。我作为市委领导钦定的《花洲》杂志文学社社长,有幸主持了这次大会。我印象最深的是秦俊老师在会上讲道:邓州是古邓国及国都所在地,是世界邓姓发源地,是名人辈出的地方。古代的邓曼、邓绥、张巡、铁铉等都是可以挖掘的历史人物,当代的姚雪垠、韩作黎等很有研究价值,很值得后人去整理挖掘。从此以后,我认识了秦俊老师,并经常得到他的关怀和教诲。在我们相识相知的十几年中,我对秦俊老师有了深刻的印象,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勤”。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他的学说影响下,历史上有许多“上士闻道,勤而习之。”秦俊老师就是这种类型“上士”之人。他作为一个行政领导干部,工作日理万机,十分忙碌。据拜访他的人员介绍,平时找他的人特别多,有公事,有私事,加上工作、开会、访亲、问友,杂事缠身,几乎没有写作时间。他的爱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就不闲着,出差回来,我放下包都要先休息休息。他是放下皮包就去看书或写作,勤奋得很。”秦俊老师自己说,他是在晚上、周末、节假日安静的时候进行创作的。许多时候,别人请他吃个饭,在饭前等菜的时间内,他就急忙掏出书稿看看、改改,生怕浪费一点时间。研究地方志早期,他骑着自行车带着干粮上路,走村串巷。刚入职时,条件差,跑郑州,上开封,下县城,都是到车站坐大客车,人多时只能站一路,忍受路途流离颠簸。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秦俊想编一本《南阳英烈谱》。经筛选,先烈王庚先被选中。当时材料难找,他就四处求助,不辞劳苦,最后终于成稿,编辑出版。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多年来,他靠着对文学的坚定信仰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先后出版了《乱世枭雄》《落第状元》《风流将军》《奇侠樊钟秀》等多部长篇小说,编写了电视连续剧《怪才庞振坤》《警世情缘》《别廷芳传奇》等剧本,又以《大汉天子》《春秋五霸》及大宋天子系列,成为继二月河老师后,南阳的又一位“帝王作家”。我粗略梳理了一下秦俊老师作品的出版时间,能够清楚地看到他的勤勉程度:从1987年1月1日开始,他的《乱世枭雄——别廷芳演义》在《南阳日报》上连载132期,一炮而红,获得满堂喝彩。接着,他一鼓作气,到目前为止,连续出版了小说《混世奇才——庞振坤》《伤兵东四郎》《汉武大帝》《大汉天子》《春秋五霸》及大宋天子系列,25部,1000多万字,其中有11部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外华语广播频道播出,据说,在这个频道中,中国作家的长篇小说,很少有播第二部的。他的作品畅销美日等国,深受海外华人欢迎。多部作品受到中央领导关注,作为礼品赠送国际友人。《人民日报》(海外版)多次作过报道。著名作家、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同宾生前谈到秦俊老师:“秦俊非常勤奋,出版多部小说,已经超过二月河了。”

 二是“多”。我说的多,就是秦俊老师笔下的人物层次多。有称霸一方的地方实力派人物王凌云、别廷芳、丁书恒,有智慧人物鸿蒙秀才庞振坤,有伤兵东四郎,有宰辅武将,有春秋五霸,有大汉天子,有大宋帝王等等。纵观秦俊老师的作品可以看出,素材基本上来源于南阳本土。他们要么是南阳人,要么在南阳生活过,要么与南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秦俊以娴熟的笔法,深入浅出,娓娓述说,铺展开一幅幅几千年来的历史画卷:有江湖黑道的勾心斗角,有宫廷内外的尔虞我诈,有贩夫走卒的艰难生存,有浴血疆场的拼死冲杀,大到国计民生,小到鸡毛蒜皮……种种场景皆被描绘得细致入微、引人入胜。他的作品,选材独特,情节新颖,故事曲折,跌宕起伏,叙事通俗,语言亦庄亦谐,褪尽铅华,素面朝天,娓娓道来。二月河先生评价说:秦俊的作品“通俗而不庸俗,乡土而不泥土;从众而不媚众,入雅而不佞雅。” 

三是“活”。看过秦俊老师的多部作品,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他把书中的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他以常人的视角、思维,来叙述事情,语言朴素、词句清新,把不同人群的特点爱好融合起来,勾勒出一幅幅普通百姓所喜闻乐道的美丽画卷。他深谙平民心态,善于挖掘,史海拾贝,沙中淘金,大人物的小事情,小人物的大事情,历史上尘封的往事和民间流传的逸闻趣事,都被他妙笔生花,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快乐。在这里,我选取秦俊老师在《汉高祖刘邦》第三章《磨碗》中,是如何描述的刘邦形象:刘邦好吃好喝,每到中午,也不管人家欢迎不欢迎,就到曹无伤家蹭饭。曹无伤对于经常来混吃混喝的刘邦很不满意。做了两个素菜和一个南瓜汤招待他。刘邦想吃肉,曹无伤说:“实在对不起,村里没有卖肉的。” 刘邦说:“这有何难?找个人把我的毛驴杀了,不就有肉了吗?”曹无伤说:“小弟若是把你的毛驴杀了,你以后出门骑什么?” 刘邦说:“这个贤弟就不用担心了。”他指着院中的大公鸡说:“我就骑那个大公鸡。”曹无伤自责道:“我这个人咋真笨?杀鸡杀鸡。” 鸡肉端上来了,刘邦又说:“今年的雨水可真大!引得丝瓜葫芦秧子疯长,那秧子长得从这里可以爬到条几上的酒坛子。” 曹无伤无奈,只好给刘邦斟酒。刘邦嫌对方给他倒的酒少了,将碗扣到地上来回磨。刘邦说:“贤弟,你每次敬酒只盖住个碗底,这上半截子显然无用,还留它作甚,我干脆把它磨掉算了。” 秦俊老师就是这样用平民的语气,把刘邦早期的无赖、贪婪、机智、诙谐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四是“诚”。秦俊老师尽管是个副厅级官员,又是全国著名的作家,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他始终做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时常保持平民心态。他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无不带着泥土的芳香。他向来不摆官架子,不盛气凌人。社会上传说这样一件事。有一次,秦俊老师参加南阳市委常委会,有人去找他。在会场门口碰到市委副书记,副书记说:“你看会场中那个人像村支书,那人就是秦俊。” 那人果然一找就准,在场的人忍俊不禁,哈哈大笑。秦俊老师不讲究文人清高,和他相处平易融洽,轻松愉快。散文大家周同宾老师曾这样评价秦俊老师:“秦俊是南阳一大好人呀。整天只办好事不办坏事、只种花不栽刺、只搭桥不拆路、十分重情重义。他有一副热心肠,对朋友以心相待。”我在与秦老师交往的过程中,有一个感觉就是他说话实在,有什么说什么,从不藏着掖着。邓州许多文学爱好者,都跟秦俊老师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男女老少,功底如何,他从来不冷嘲热讽,出言不逊,而是尽己所能,积极帮助、循循善诱地启示教诲每一位登门拜访者。邓州市每有文化活动,他受邀后,都积极参与。老家白牛乡邀请他回来给老师和学生讲作文课,他也毫不推辞,召之即来,侃侃而谈。

现在,南阳的文学旗帜二月河先生去世了,秦俊老师成了南阳一张新的文化名片,我们殷切地期待秦俊老师义不容辞地扛起南阳的文艺大旗,率领老中青三结合的文艺队伍,向着光明伟大的精神文明高地奋勇前进,为早日实现南阳副中心城市写出更加壮丽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