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 2025-04-01
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四川省作家协会联合指导,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话剧院有限公司共同出品,四川省演出服务中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产业联盟倾力支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品牌与商务中心宣发支持的话剧《谁在敲门》于3月27日登陆成都城市音乐厅。这部改编自四川作家罗伟章同名小说的舞台力作,自3月16日重庆首演以来便引发热议,被誉为“现代乡土社会的精神史诗”。
话剧《谁在敲门》以川东大地为背景,通过许家三代农民子女的命运沉浮,折射出社会剧变下城乡文明的碰撞与个体身份的挣扎。故事从许成祥老人的寿宴切入,家族成员因城乡差异、利益纠葛与情感矛盾相继登场,在“敲门声”的隐喻中展开对土地眷恋、生存困境与人性异化的深刻叩问。从川渝小镇的院坝到县医院的走廊,局部写实的舞台布景与方言俚语交织,将观众拉入充满烟火气的乡土世界。而贯穿全剧的“敲门声”不仅是情节转折的符号,更象征时代洪流对个体命运的冲击,引发观众对自身生活的反思——“从看戏到照镜子只需一部剧”。
作为川渝两地首次联合投资出品的话剧,《谁在敲门》集结顶尖创作团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一级编剧喻荣军提炼原著63万字精华,以“绵密的现实主义抒写”聚焦人性与时代变迁;文华导演奖获得者、一级导演王筱頔则以“细节真实与诗意表达”平衡戏剧张力,在有限舞台释放无限情感。舞美、灯光、音乐、服装造型等设计团队通过多层次艺术语言,将原著的文学性转化为震撼的视听体验。演员阵容同样亮眼,王弋、李淼等实力派演员以细腻表演刻画角色复杂性,鲜活的人物群像令观众直呼“每个角色都像身边人”。
首演后,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一级演员濮存昕评价该剧“生动再现川渝生活百态,让人更懂这片土地”;《中国文化报》原副总编赵忱感慨“观众从看他人故事到反观自身生活,完成情感共鸣的升华”。专家研讨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宋宝珍指出,该剧以“生活流叙事”直面现代性冲击下的人性困境,在同类农村题材中独树一帜;中国评剧院冯静则盛赞其“悲壮感如暗涌海面,直击亲情中的爱恨锥心”。
值得一提的是,话剧《谁在敲门》首创主创“版税制”取酬模式,将收益与演出场次挂钩,推动剧目走向常态化演出,为行业提供创新范例。这一机制不仅激励艺术创作,也让更多观众有机会感受戏剧魅力。
《谁在敲门》不仅是一部话剧,更是一面时代的镜子、一次对城乡中国的凝视。它用艺术叩问城乡裂变中的个体命运,聚焦时代浪潮中的选择与坚守,以川渝文化为底色,书写平凡生命的史诗,让观众在剧场内外听见“门后的回声”。正如编剧喻荣军所言:“这扇门既关着过去,也开着未来——敲门的从来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的心。”成都站演出将持续至3月29日,诚邀观众共同见证这场“思想与情感的双重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