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 2021-07-21
燕京八绝,即宫毯、景泰蓝、花丝镶嵌、雕漆、金漆镶嵌、玉雕、牙雕、京绣八大工艺门类,它们充分汲取了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在清代均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并逐渐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
宫毯
北京宫毯,又称官坊毯,兴盛于元代,作为皇宫专用的御用品。北京宫毯后被列入“燕京八绝”,也是中国宫廷艺术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代表作之一,其织造工艺考究,图案丰富多彩,融中国绘画、刺绣、织锦、建筑装饰艺术于一体,具有浓郁宫廷艺术特色,集中体现了各地民间传统工艺织造技艺的精华。
景泰蓝
景泰蓝源于欧洲,兴盛于中国,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元代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在明代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达到一个高峰,据说由于当时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景泰蓝细腻胜瓷、辉煌胜金,是紫禁城皇家御用之宝。
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门手艺最早可追溯至战国两汉时期的“金银错”,这是一种将金银丝嵌入青铜器的贵族手工艺,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可以将金子抽得像头发丝那么细。
到了明清,宫廷的奢靡生活将花丝镶嵌技艺推向了登峰造极,在定陵出土的一件“金丝蟠龙翼善冠”是明代万历皇帝生前心爱之物,只有在出席盛大典礼时才使用。
雕漆
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名目。
北京雕漆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从制漆开始,雕漆经历制胎、打磨、做里退光等等,各工序技艺要求都很高,极其考验创作者的功力,素有“出刀无悔”之说。由于过程复杂,用时也很长,因此大型漆雕也极其昂贵,在古代也一直是皇室贵胄的陈设品。
金漆镶嵌
金漆镶嵌多以象牙、兽骨、玉石、螺钿、大漆以及金银等名贵材料为主,再经过雕填、刻灰、镶嵌、彩画等多道工艺制作而成。因其具有精湛的手工技艺、丰富的艺术内涵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燕京八绝”之一。
玉雕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
明清时期玉器开始形成了固定的流派,即南玉作、北玉作。南玉作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北玉作以北京为中心,清代大批南玉作能工巧匠来到北京形成了集两家之长,融南北玉作之美的北京玉器。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翠玉白菜”就是一件北京玉雕的典型器物。
牙雕
牙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牙雕旧时又被称为“皇家工艺”,产品主要作为皇家贡品。
北京牙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明代以来尤为盛行。清代牙雕多是由内廷御用作坊生产,工匠多来自扬州、广州,从外地来的优秀工匠与北京当地的象牙工匠不断的切磋,经过不同风格和不同文化趣味几百年的磨合沉淀,形成了北京牙雕工艺精湛、富丽堂皇、精致考究的独特风貌。故宫珍宝馆的象牙席,就是清代牙雕制品的珍品之一。
京绣
京绣自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民间高档的宫绣大都与皇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创造力的结晶。
京绣中最好为针工中的“平金打籽”绣。这种绣,是以真金捻线盘成图案,或结籽于其上,十分精致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