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之力发奖金,兑现竟要分期支付43年?
这个给出夸张承诺的人是西魏丞相宇文泰,被用来承诺的是东魏名将高敖曹,但是这当中兑现承诺的那个人没有留下名字,成为这个故事里最幸运又最不幸的人。
https://oss.gjrwls.com/cmsFiles/2025/04/23/20250423103743-a4bdf0be-29b6-4f1e-a59a-d247ccb93e00.png

倾国之力发奖金,兑现竟要分期支付43年?

浅神      2025-04-23     

原载于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ID:gjrwls),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职场“PUA”这个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小时候熟知的成语“望梅止渴”,就是一次优秀的“忽悠”案例。不过失败的案例在中国历史上也屡见不鲜,北宋初年宋太宗北伐辽国时,便因迟于封赏而使军心大堕,最后给自己留下了“高梁河车神”的称号,贻笑千古。

此外,中国历史上还有过一次介于成功和失败之间,极为特殊的案例。给出承诺的人给予了兑现,却又没有完全兑现,兑现的周期前后持续了43年也没有完成,堪称史上最持久的“分期付款”。

这个给出夸张承诺的人是西魏丞相宇文泰,被用来承诺的是东魏名将高敖曹,但是这当中兑现承诺的那个人没有留下名字,成为这个故事里最幸运又最不幸的人。

其人谓谁?——名将高昂的往事

想要了解这次“忽悠”为何如此难以兑现,就要从被拿来当奖赏的主人公高昂谈起。

高昂,字敖曹,相较于“高昂”的本名,“高敖曹”或许更为人所熟知。高敖曹是南北朝时期东魏的名将,父亲是北魏时期的东冀州刺史高翼,家世显赫。高敖曹从小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气魄,洒脱豪爽,胆识过人。父亲高翼为他选择了严师加以管教,高敖曹却不喜欢舞文弄墨,每每豪言:

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

用今天的眼光看,高敖曹就是一个妥妥的问题少年。不过也正是在乱世中,才诞生了高敖曹这样的性格。长大后的高敖曹跟随他的哥哥高乾一起劫掠四方,用搜刮来的钱财召集游侠剑客,聚集起了一支私人武装。乡里百姓都对高敖曹兄弟俩十分敬畏,就连他们的父亲高翼也感慨,高敖曹如此做派,以后要么牵连家族造成灭门之祸,要么定能光宗耀祖,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历史证明了高敖曹父亲的眼光是十分精准的,公元528年,高敖曹与哥哥在河济聚众起事,先是反叛北魏朝廷,后又主动归降,被封为通直散骑侍郎,武城县伯。此后北魏朝廷经历了尔朱荣掌权后的一系列变乱,高敖曹也几度浮沉。直到公元531年,高敖曹遇到了他命中的贵人——后来东魏的实际掌权者高欢。

此时的高欢官居晋州刺史,从信州起兵攻伐尔朱氏,他派长子高澄前去以子孙之礼迎候高敖曹,方才俘获了高敖曹的忠心,从此高敖曹跟随高欢一路南征北战。公元534年,北魏正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高敖曹被丞相高欢封为侍中、司徒,开始了和西魏之间绵延数年的大战。

西魏、东魏形势图。来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彼时的东魏内部鲜卑人和汉人之间矛盾重重,居于贵族统治阶层的鲜卑人普遍轻视汉人,但唯独对身为汉人的高敖曹敬重有加。高敖曹率众投靠高欢时,高欢曾询问他部队里皆是汉人,战斗力不及鲜卑人,是否需要补充一些鲜卑人以增强战力。对此,高敖曹回答:

敖曹所将部曲练习已久,前后战斗,不减鲜卑,今若杂之,情不相合,胜则争功,退则推罪,愿自领汉军,不烦更配。

就这样,高敖曹率领汉人军队一路攻城拔寨,高欢也为他的能力折服,凡有高敖曹在场,发号施令一律改用汉语。

高敖曹本人也性如烈火,屡屡和其他官吏发生冲突。

高敖曹曾经与北豫州刺史郑严祖玩握槊游戏,御史中丞刘贵派人来叫郑严祖。高敖曹不放郑严祖离开,还把刘贵的使者用木枷锁住。使者道:“用木枷锁上我容易,但要给我开枷时就难了。”高敖曹拔出刀来,顺着木枷砍断使者的脖子,然后道:“这又有什么难的?”刘贵也不敢追究此事。

次日,高敖曹与刘贵坐在一起,有人进来报告,说治理黄河的民工被淹死很多。刘贵道:“只值一个钱的汉人,死就死了吧!”高敖曹大怒,拔刀就向刘贵砍去。刘贵跑回军营,高敖曹便命人敲鼓,集合军队,准备攻打刘贵营寨。后经侯景、万俟洛的劝解,高敖曹方才肯罢休。

高敖曹不仅对待同朝为官之人这样,就连他父亲死后也难免遭到一番玩笑。高敖曹的父亲在他小时曾因为他放荡不羁的秉性而感慨担忧:
吾死后岂有人与我一锹土邪?

等到父亲死后,高敖曹为他修建起大墓,还不忘调侃父亲:

老公!子生平畏不得一锹土,今被压,竟知为人不?

也不知道他的父亲泉下有灵,听到高敖曹这样的戏谑该生气还是高兴。

魏鼎。来源/故宫博物院

高敖曹正是凭着这样的气概与胆识在攻伐西魏的作战中屡建奇功,最终成为宇文泰的心腹大患,人头悬赏也节节攀高,却可惜一直无人能接下这个这个悬赏令。

其亡谓何?——河桥之战的意外

直到公元538年东魏和西魏在河桥爆发大战,因为一个意外,这个“好机会”竟掉落到了一个无名小卒的头上。

河桥之战是南北朝时期规模最大,伤亡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公元538年,宇文泰联合南梁企图夹击东魏。高欢为了打破这种不利局面,派高敖曹、侯景等率军主动出击,攻打西魏的河桥、洛阳地区。没错,和高敖曹搭档的就是后来攻灭台城,逼死梁武帝萧衍,号称“宇宙大将军”的侯景。

河桥之战的第一阶段,高敖曹与侯景先发制人,率军围攻洛阳城西北,守将独孤信告急,向宇文泰求援。宇文泰闻讯后立刻带领主力前来救援,以轻骑突袭侯景大营,焚烧粮草。侯景迅速整顿部队反击,击溃了宇文泰的进攻,双方开始在河桥地区展开拉锯。

河桥之战进入第二阶段后,双方在正面战场开始惨烈的绞杀。宇文泰重整部队后联合南梁援军在河桥南岸与高敖曹、侯景激战。高敖曹战功卓著,向来轻视宇文泰,于是命人竖起旌旗、伞盖,大张旗鼓地向宇文泰发起进攻。在高敖曹的率领下,麾下汉军精锐一度冲破宇文泰防线,杀入敌阵,但与之一同作战的侯景却无力支援,致使高敖曹孤军深入,陷入宇文泰的围攻。

高敖曹孤军深入的AI场景模拟 

混战之中,高敖曹的部队全军覆没,他凭借勇武单骑杀出,仅以身免,逃回河阳城下。此时的河阳太守高永乐与高敖曹素有旧怨,紧闭城门不让他进入。高敖曹又让城上放下一根绳子来,仍不被理睬,一怒之下他拔刀劈砍城门,城门劈砍不动,追兵却尾随而至,高敖曹只得藏身到护城河桥下。这时追兵中有人见到先前高敖曹身边的家奴手持他的金带被乱兵裹挟,便追问他高敖曹的下落,家奴指向桥下,于是这名幸运的小兵循迹找到了藏身在桥下的高敖曹。高敖曹眼见难逃一死,遂昂首挺胸,喊出了人生中最后一句豪言壮语:

“来,与尔开国公!”——过来,用我的人头去换取开国公的爵位吧!

高敖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傲气与尊严,相反,却表现出一种超然的英雄气概。这句豪迈的遗言颇有垓下之围时,项羽面对围攻上来想要用自己尸体换取“万户侯”封赏的故人吕马童时说出的: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我成全你,拿着我的人头领赏去吧。

影视剧中的项羽形象。来源/影视剧《楚汉传奇》

有趣的是,高敖曹勇武过人,时人也将他比作项羽,冥冥之中相同的结局,不免让人感叹唏嘘。

其功难酬——乱世凡人的无奈

史书中高敖曹的故事到此便画上句号,这位幸运的小兵意外收获了天降大礼,带着高敖曹的首级回去领赏。

《北史》记载高欢听闻高敖曹的死讯如丧肝胆,将挟私报复、害死高敖曹的高永乐杖责二百,却没有丝毫记载宇文泰在看到小兵带来高敖曹首级时的惊讶和欣喜,《周书》宇文泰本纪中也只是一句:

于是大捷,斩高敖曹及其仪同李猛、西兖州刺史宋显等。

这位幸运的小兵就这样不幸地被淹没在王侯将相的丰功伟绩中,没有留下任何姓名和身份。但文字记载可以略过,天大的功劳无论如何都不能抹杀,该到兑现的时候了。遗憾的是,高敖曹的“开国公”承诺并未得到宇文泰的认可,而是将其替换为了实实在在的财物。《北史·高昂传》记载:

西魏赏斩昂首者布绢万段,岁岁稍与之,周亡犹未充。

于是我们知道了宇文泰最终将高敖曹首级的分量定位为“布绢万段”,并且还是采取“分期付款”的形式,每年兑现一部分,直到北周灭亡尚未完全兑现。仔细计算一下,从公元538年的河桥之战到公元581年北周灭亡,前后绵延43年,也就是说每年兑现的分量甚至不超过三百段。

即便如此,宇文泰承诺的兑现听起来仍旧是十分诱人的。那么在同时代,“一万段绢”究竟价值多少呢?

南北朝时期,尽管金属货币已存在,但绢帛等实物货币仍广泛流通。绢的质地均匀、易于分割和保存,具备了货币的基本属性。《通典》记载,当时一匹绢的价格在数百钱到上千钱不等。“一万段绢”若以每段绢与一匹绢价值相近来估算,其价值可达数百万钱甚至更高。可见宇文泰并没有吝啬,他还是诚意十足的。

水木鞘兵丁腰刀。来源/故宫博物院

只是对于这位幸运的小兵而言,他究竟凭借这次机遇获得了怎样的人生飞跃,是从此脱离军队做一个衣食无忧的富家翁,还是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封赏,我们已无从知晓。南北朝时期的动荡对于乱世中的凡人而言,侥幸生存下去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宇文泰、高敖曹这样的帝王将相,身下踩踏的正是无数个无名小兵。

陶彩绘士兵俑。来源/故宫博物院

河桥之战最终以西魏惨胜告终,俘虏东魏士卒一万五千人,东魏士兵赴河而死者数以万计。西魏自身亦伤亡数万,元气大伤。

公元538年河桥之战因高敖曹意外身死引起的这场"期权陷阱",最终以一种看似合理的方式获得了解决。这份史上最拖延的"分期付款"有惊喜,也有无奈。历史正是以这样一种戏谑的方式,不断为我们上演精彩的黑色幽默。

参考书籍:

李延寿著:《北史·高昂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

令狐德棻著:《周书•文帝本纪》,中华书局,2022年版。